面對中國潛在攻擊 台灣做了多少準備?
2023年5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由於《華盛頓郵報》援引一名21歲的美國空軍國民兵成員洩露的機密文件稱,台灣將難以應對來自中國的空襲行動,這令台灣的防空能力在最近幾周成為焦點。
這份在4月洩露的文件提到,台灣官員懷疑他們的防空系統能否「準確地探測到來自中國的導彈發射」,而且台灣的軍機沒有足夠的「完全任務能力」。文件還強調,台灣的戰鬥機可能成為中國導彈攻擊的目標,因為想將它們轉移到安全地點至少需要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
台灣國防部稱美國媒體的報導「並非事實」,並強調台灣已經對作戰計劃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同時也繼續加強其軍事準備。一些分析家稱,洩露的文件低估了台灣「強大的」導彈防禦能力。前美國國防部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辦公室資深主任胡振東(Tony Hu)表示,台灣的遠程預警雷達和太空預警可以在幾秒鐘內發現導彈發射蹤跡,它還擁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指揮控制系統。
台灣有能力對抗大量中國軍機嗎?
儘管如此,人們對該島的整體防空能力仍有一些懷疑,理由之一是中國和台灣空軍之間的巨大規模差距。根據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對各國軍事能力進行的排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3000多架軍機和近40萬名空軍人員,而台灣只有700多架軍機和3萬多名空軍士兵。
但專家告訴DW,雖然中國在空中力量方面的優勢可以壓制台灣部分地區的防空,但台灣可以用防空導彈化解差距。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的的研究員蘇紫雲指出:「在烏克蘭戰爭中,儘管烏克蘭和俄羅斯空軍在軍機數量上存在巨大差距,但烏克蘭可以使用短程毒刺導彈來獲得一些防空能力。」
由於台灣擁有遠程、中程和短程防空導彈,蘇紫雲認為這對於形成一定程度的島嶼防空能力有所幫助。他說:「儘管他們只有短程導彈,但烏克蘭在防空方面做得很好。台灣有更廣泛的防空導彈,因此相信在防空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根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2021年發布的數據,台灣的導彈計劃主要由六種不同射程的導彈組成--天劍、雄風二型、雄風三型、萬劍、雄風二E和雲峰。此外還有天弓導彈,這是台灣開發的地對空反彈道導彈。雖然台灣過去將其導彈部隊限制於防禦性質,但CSIS指出,該島已開始發展為打擊任務而設計的導彈。
盼獲美國支持
儘管台灣可以通過投資防空導彈來對抗中國的軍力優勢,但一些研究表明,解放軍使其空軍現代化的努力正在獲得成果。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在2月發表的一篇博文中說,該研究所對173個國家軍事能力的年度評估數據顯示,解放軍正在加快擴充戰機群的速度。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數據,解放軍空軍現在有600多架飛機部署在在19個前線作戰旅,而例如殲-20等作戰飛機的年生產速度在過去三年裡翻了一番。
前五角大樓官員胡振東告訴DW,北京在生產新型作戰飛機方面取得了成功,包括殲-35隱形戰鬥機。他說,這顯示了「中國能力的大幅增長,這是一個令人關切的問題」。
但胡振東也補充說,中國在生產大量作戰飛機方面的進展可能不足以扭轉對台的局面,因為台灣也有美國提供的飛機和其他系統,可以幫助支持台灣的作戰能力。作為加強對台灣防空能力支持的一部分,台灣國防部於今年4月21日簽署了兩份價值約4.2億美元的零件和航空材料交易,可用於維護台灣的戰機。
此外,台灣國防承包商之一的漢翔航空工業(AIDC)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台灣正在尋求美國的支持,以製造下一款自行研發的戰鬥機。漢翔董事長胡開宏稱:「我們希望美國支持台灣自己開發下一代的戰鬥機,包括引擎、航空電子設備、控制系統、環境控制等等,這些都為台美合作創造機會。」
來自中國的恫嚇
雖然像胡振東和蘇紫雲等專家都認為台灣的防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禦中國的空襲,但他們也對中國在台灣周邊灰色地帶的持續活動表示擔憂,包括中國軍機闖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以及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日益頻繁的封鎖式軍事演習。
自2023年4月以來,中國增加了在台灣周圍的灰色地帶行動的頻率,包括在台灣周圍進行為期三天的封鎖式軍事演習,作為對台灣總統蔡英文上個月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的回應。此外,解放軍還展示了新的戰術,部署作戰無人機環繞台灣。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杜貞儀提到:「北京正在展示,無人機已經成為他們在灰色地帶行動的一部分。」
前五角大樓官員胡振東警告說,中國在台灣周圍行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向台灣人民灌輸一種「失敗主義」觀念,同時影響該島的防空準備狀態和能力。他表示:「戰爭已經是進行式了,因為中國的首要目標是保持壓力以嚇唬台灣人民。」
胡振東補充說,讓台灣空軍駕駛新的軍機來攔截中國飛機可能會擾亂他們平時的訓練,也會增加維護飛機的成本。他說:「台灣應該考慮使用即將退役的軍機來進行這些攔截,並征招退役的飛行員執行這些任務。」
為了更好地應對潛在兩岸衝突所帶來的日益增長的風險,胡振東認為,台灣除了應該為中國的行動制定應對方案之外,也應同時確保有足夠的戰爭儲備物資。他告訴DW:「確保台灣的必要物資儲備到位是非常重要的。」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