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80110 USA Haiti

2010年1月29日

海地發生的世紀強震引發國際救助浪潮。美國率先承諾為海地的災後重建提供數百萬美元財政援助。經海地政府同意,海地首都太子港機場暫由美軍監管。美國擔心,海地難民會蜂擁至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此外,美國視加勒比海島國海地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https://p.dw.com/p/Lj78
國務卿克林頓中斷亞太之行,趕往海地圖片來源: AP

在海地發生強烈地震之後數小時,美國總統歐巴馬就承諾為海地提供高達1億美元的一攬子救助計劃。他說:「我們美國人將調動一切力量為海地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包括我們的外交努力、發展援助、軍隊的力量,最為重要的是美國民眾對災民的同情。」

美國對海地的投入在該國歷史上並不罕見,海地的殖民史持續至1804年,那一年,海地以美國為榜樣擺脫歐洲殖民國家法國的壓迫,宣佈獨立。儘管在58年後,美國才承認海地獨立,但從此以後,美國始終試圖影響這一加勒比海島國的歷史,其中不乏對海地強行進行干預。

目前有一萬多名美軍士兵進駐海地,負責為地震倖存者提供人道救援,對海地居民來說,美軍士兵並不令他們感到陌生。此前,美國海軍進駐海地的最後一次是2004年,那時海地因腐敗之風蔓延,政府濫用權力發生血腥騷亂,多國部隊進駐海地,當時的海地總統阿裡斯蒂德被驅趕下台。1994年9月,美國海軍士兵也曾進駐太子港,那時美國將當時的軍政府驅趕下台,從而為阿裡斯蒂德的上台創造了條件。

和今天一樣,美國做出如此反應的動機是人道救助和自我利益的結合,它將西半球世界最富裕國家與最貧窮國家以愛恨交錯的關係聯在了一起。柏林技術大學拉美研究所海地問題專家格裡希表示:

「這當然首先是歐巴馬政府做出的人道救援決定。但與此同時這也出於爭取選民的考量。人們不應忘記,歐巴馬的前任布希在2005年路易斯安那州發生洪災時救助無力。當年的許多犧牲者都是黑人,這些人的家屬後來自然都將手中的選票投給了現總統。」

另外人們也擔心,如果棄海地於不顧,它有可能成為除墨西哥之外美洲大陸走私毒品的又一個中轉站。但與對美國軍隊進駐海地持批評立場的歐洲人不同的是,格裡希並不認為,美國有新的殖民動機。值得深思的是絕大多數海地災民與該國政府一樣對美國的援助表示歡迎。

「出於自身的痛苦經歷,海地取消了軍隊的存在。該國只有警察力量,沒有擁有技術力量的軍隊,可以在遇到這樣的自然災害時做出相應的反應。這既涉及清除廢墟的重型機械設備,也關係到維護海地治安的問題。要知道,海地警察也受到地震襲擊,根本無力採取救災行動。美國軍隊自然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填補空缺。」

無論是海上封鎖,還是空中入侵,美國對這一加勒比海島國的干涉一般來說都與經濟參與連在一起。以往美國總是利用其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比如去年因迫於美國的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為海地減免了高達12億美元的外債。現在為了該國的災後重建,海地亟需相同數額的資金。

作者:Daniel Scheschkewitz/祝紅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