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科隆大教堂背後的故事

2011年3月2日

科隆大教堂是科隆不折不扣的標誌性建築物,是到科隆旅遊的首選景點。您是否知道,為了維護大教堂,科隆市每年都要投入數百萬歐元?

https://p.dw.com/p/Iww9
科隆大教堂圖片來源: DW

到科隆旅遊如果不看一看科隆大教堂,那就等於白去了科隆。雄偉威嚴的科隆大教堂也不會給人忽視它的機會,它就坐落在科隆市中心,科隆火車站的旁邊。在火車上快到科隆站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看見大教堂的雙塔巍巍聳立。

科隆大教堂,全稱是聖彼得和聖瑪麗亞高等主教坐堂。從1248年到1880年,修建時間長達632年,最高處達到157.38米高。在建築史上,科隆大教堂既不是最古老也不是最大最高的哥特式教堂。但它被稱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在這裡的意思是"野蠻的,野蠻人的",被中世紀時一些提倡和推崇古羅馬文化的人,用來表示對當時這種新興建築風格的否定和蔑視。時光推移,幾百年前受到鄙夷的樣式和風格,如今與巴洛克和洛可可式一起,成為歐洲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建築風格。高尖塔、花窗玻璃、肋狀拱頂都是哥特式風格的建築特色。

還能算做是科隆大教堂特色的,是不同時間出現在教堂不同部分的腳手架,似乎教堂一直在維修之中。的確,科隆大教堂被稱為"永遠的建築工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科隆大教堂被十四顆重型空投炸彈所擊中,自此,它就處於不斷地修繕之中。一方面某些它在二戰之中所受到的創傷似乎總也不能癒合,另一方面它還經受著由於天氣狀況和環境污染帶來的損害。所謂舊傷未癒,新傷又來。不知道是不是還需要632年,科隆大教堂才能完全地擺脫掛在它身上的這些"繃帶"呢?

Rhein Dom mit Hohenzollernbrücke, Köln, Nordrhein-Westfalen, Deutschland
位於萊茵河畔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Bildagentur Huber

參觀科隆大教堂,可以欣賞的地方太多了!當然,所有的主題都離不開神聖的宗教,色調暗淡的掛毯圖畫講述宗教故事,色彩絢麗的玻璃花窗塑造宗教形象,更不要提牆上風格各異的宗教畫以及教堂內外隨處可見的宗教人物雕塑,甚至教堂裡的部分地面都鑲嵌著奇妙的宗教符號和彩色馬賽克構成的宗教畫。在觀看一面彩色玻璃花窗的時候,身邊一個小女孩問她的媽媽,其中一扇窗怎麼和其他的不一樣。她媽媽回答她說,那個地方壞了。小女孩用不解又遺憾的口氣說,為什麼壞了的都是這麼美的東西不是那些沒意思的東西呢?不能否認,小女孩不經意的話包含了人生的哲理,彩雲易散琉璃脆。不過她所不知道的,也是不被很多參觀科隆大教堂的人所瞭解的是,很多人為了維護大教堂所做的努力。

首先,有專門的部門--1825年就存在的大教堂建築管理處來負責大教堂建築的方方面面。大教堂還擁有專門的建築和手工業者行會,由大約60人組成,裡面有石匠,雕工,屋面工,專門建腳手架的人,木匠,粉刷匠,電工,鉗工,修復窗戶玻璃的人員甚至金匠和銀匠,這些人員保證了大教堂日常工作的運行。當然還有清潔人員,在這其中,包括了全德國唯一的清潔修復女性工作人員。每年大約有1億的參觀者,湧入這座萊茵河邊的大教堂之城。其中約650萬幾乎是專程為了參觀大教堂而來。每天大約有2萬人進入大教堂內部參觀,隨他們而來的除了好奇和敬畏之心,還有不少灰塵和污穢--留在了昂貴的大理石地面上,雕塑上、馬賽克上、以及教堂裡面的藝術品上。負責清潔工作的不能是一般概念上的清潔人員,而必須是具備一定相關知識的專業人員才行。比如,受過專門訓練的修復工作者貝蒂娜‧ 格林懂得怎樣用各式各樣的專門工具來處理具有破壞性的污垢。她說: "我每天的主要清潔工具是吸塵器。要是細說起來,那"裝備"可就多了:各種不同的清潔刷、抹布,頭戴式探照燈,小鏟刀,海綿和撣子。而且一旦教堂的某處做了翻修,即使只是一丁點兒地方,我也要用灰漿和塗料來處理一下。"

Kölner Dom Gnadenbild Madonna
教堂內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除此之外的輔助工具,比如常規性的清潔用品在這裡是嚴格禁止的。貝蒂娜‧格林女士的職位名稱是大教堂的建築工程師授予的,叫做"清潔修復員"。大教堂目前的建築工程師也是位女性,她負責和大教堂建築裡裡外外的相關事務。至於"清潔修復員",則是由考古人員來負責清潔工作,這個工作需要極其細心和靈敏。格林女士經常一手拿著小刷子,另一隻手拿著吸塵器十分小心地除去貴重的塑像上的灰塵顆粒。快到800歲的大教堂在有害的環境干擾和每天約2萬名參觀者的情勢之下處境艱難。因此作為清潔修復員的格林女士任務繁重,雖然簡單說她的工作只是除塵而已。畢竟,在內部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的大教堂裡,總是有活要干的,格林女士說: "我的工作包括清掃七個唱詩班小禮拜堂和全部的唱詩班座位。裡面的木雕和座墊是每個周五都要清掃的,為隔天的禮拜日作準備。還有教堂中區和入口處前部的交叉通道。基本上我每天都是跑來跑去的,因為時間太緊了。"


付出是值得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國參觀人數最多的旅遊景點之一。科隆旅遊中心負責人約瑟夫‧曹梅爾先生甚至認為,沒有科隆大教堂這個舉世聞名的象徵性標誌,科隆就不成其為科隆。‧曹梅爾先生表示:"沒有大教堂那就不是科隆了,頭號獨家特徵就沒有了。大教堂給科隆打上了烙印,這是從中世紀城市規劃產生之初就存在了的。科隆的名氣和它作為旅遊城市的吸引力都是和大教堂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來了科隆不能不看大教堂,看了大教堂,就不妨登一登世界第三高,德國第二高的教堂塔樓。其實,教堂的兩座塔高度並不一樣,分別是157.38和157.31米高。遊人能夠攀登的最高位置離地面100米。想要到教堂最上面去,沒有電梯,要一步一步登509級螺旋而上的台階才行。以前,教堂登塔的入口在教堂的裡面,現在則是在教堂外面設了一個獨立的地下入口。關於這種變化,科隆建築管理處媒體和公共關係負責人戴默先生說, "登教堂的塔樓一直是遊客和科隆本地人都樂於做的,甚至經常因為人太多而在登塔入口處排了長長的隊伍,排隊的人們佔了可供觀賞的空間,同時他們在等候的時候聊天,使得教堂裡很嘈雜,特別是在教堂舉辦禮拜儀式的時候。所以我們決定把登塔的入口轉移到教堂外面。"

登塔樓入口處的提示板寫著,一上一下需要大約30分鐘。不知這算不算德國人嚴謹到刻板的體現之一,因為每個人身體狀況,當天的天氣情況,同時攀登教堂的人數,在上面停留的長短等等都是因人而異的。或許,經常登塔的人甚至用不了30分鐘,比如戴默先生,就很樂於登塔這項活動, 他說道:"我經常來登教堂的塔樓,我在科隆十年,每年都要登個幾十次。"


BdT Deutschland Wetter Köln Dom und Junge mit Fahrrad
教堂前玩耍的孩子圖片來源: AP

螺旋而上的古老通道,只能勉強容下兩人並肩而靜立,如果一上一下的兩個人相遇,那其中一人就得理讓一下了,否則大家都無法繼續行進。如果你還想欣賞一下通道壁上隨處可見的遊人的留念涂鴉,那就更需要更多時間了。上到60多米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古老的吊鐘,其中重24噸的聖彼得鐘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吊鐘,不知您是否有幸聽到。

從鐘樓到塔樓頂層平台就不遠了。從上眺望,萊茵河,科隆老城和那些認得出認不出的科隆景觀都一覽無余。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美中不足的是,為了保障遊人的安全,遊人所處的觀賞平台被細密的鐵絲網圍著,安全之餘,視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但還是瑕不掩瑜的,‧曹梅爾先生說: "科隆之所以能夠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科隆大教堂不止是科隆的標誌性建築,還屬於整個萊茵河谷:天氣好時,在塔樓上可以看到很多遠處萊茵河畔的美景,比如波昂那邊的七峰山,埃菲爾山,勒沃庫森那邊的山區地等等,科隆大教堂周圍不允許蓋高於60米的建築,所以今天的視野所及和上個世紀區別不大。"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大教堂以最純粹和完全的形式展現最哥特式的主教坐堂,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更難得的是,在大教堂塔樓頂層能夠看到的,清澈的河,綠色的山。

作者:遲雁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