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綠化工程解決環境問題:中國城市的變化
2004年9月3日當路透社記者這周四採訪蘭州的綠化負責人宗曉旭(音)時,他特別強調了在蘭州種樹的困難──「種一棵樹比養一個孩子還難。」他站在黃河沿岸的山丘上對記者說,「當工程完成後,黃河侵蝕問題就可以得到極大改善。」 蘭州的這一巨大綠化工程,是中國許多城市正在努力與環境惡化鬥爭的一部分。
由於近20年的迅速工業化,缺乏有效的環境規制,加上毛澤東發動的「大躍進」期間(1958-1961)的濫砍濫伐,中國大部分城市目前都飽受空氣污染、水污染之苦和洪水的威脅。蘭州是其中污染最嚴重的一個大城市,穿過蘭州的黃河也因水土流失日益侵蝕兩岸堤防,給蘭州帶來嚴重威脅。
但問題最終引起了北京的注意。英文的中國日報周四報導說,國家環保總局計劃建立一個「綠色GDP」指標體系,用來計算經濟繁榮帶來的環境損害成本。這家報紙還說,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卻隨之惡化,許多環保官員和專家因此呼籲要重視「綠色GDP」。
但有些人對此表示懷疑。同屬中國國家環保總局的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首席經濟學家胡濤,就認為沒有一個可靠的量化方法能夠得出所謂「綠色GDP」。
不過,蘭州,這個最近幾十年來都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正在努力改變,至少讓這個城市看上去更綠一些、更藍一些。她的一個環保計劃就叫「藍天」行動,將蘭州的主要污染源──鋼鐵廠──搬遷到40公里外的地方,建立了一條天然氣管道網通向家家戶戶和所有商業用戶。
結果,相比過去,蘭州的污染情況好轉很多。至少對於接受路透社記者訪問的甘肅省長助理郝遠來說,這一對比還是很強烈的,他也很在乎蘭州從此將擺脫世界上污染最嚴重城市的惡名。
對蘭州來說,這一變化確實來自不易──在蘭州周圍都是石頭的貧瘠山坡上,種樹並種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央政府和蘭州政府花了6億6千萬人民幣(8000萬美元),種下12億株樹苗,鋪設了3800公里的水管,每年的灌溉用水就高達5000萬噸。
當然,無論怎樣努力,蘭州也不可能恢復到唐代史書記載的蘭州周遭被茂密森林環抱的情形了。不過,在新的植樹區建的新公園,每年居然吸引了200萬遊客,其「經濟和社會收益」達5億元。但當地環保官員強調,這只是一個生態項目,「賺錢並不是優先考慮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