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外國作家接受中國出版審查

anonym.Chinesisch2013年10月22日

多家香港媒體近日相繼關注外國作家為進軍中國大陸市場,不得不接受中國當局出版審查的現狀。報導披露美國哈佛大學漢學家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在內地出版時刪除很多敏感內容。

https://p.dw.com/p/1A3vb
Das Interesse an den deutschen Büchern ist groß Foto: Silke Ballweg, Peking, August 2013
圖片來源: Silke Ballweg

(德國之聲中文網)近日包括《南華早報》、《蘋果日報》在內的香港媒體和美國《紐約時報》相繼關注外國作家為搶灘中國大陸的出版市場,甘願接受中國當局出版審查的現狀。大陸市場巨大的市場潛力成為這些作家默許審查部門"剪刀手"的理由,為此他們也接受了書籍內容被刪減和中文翻譯與原著內容不相符等後果。

2013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漢學家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在北京三聯出版社出版,多家中國官媒和黨媒曾以"告訴西方,一個真實的小平"為題大規模報導本書的出版。雖然本書談及"六四",但是與官方口徑相一致,和鄧小平有關的一些細節內容遭到刪除,如"高層領導內部爭鬥"、"鄧小平在招待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國宴上,因全副心思放在如何解決天安門示威學生而顯得心神恍惚,手震得筷子都夾不住餃子";"同情民運的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遭軟禁落淚";"政府下令全國報章不要報導東歐共產政權土崩瓦解的消息"、"鄧小平晚年不理民眾怨言"等 。

據悉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去年在香港出版中文版;一年後在內地推出簡體中文版,出版商三聯出版社表示為敲定最後譯本,足足花了一年時間。而經過出版商及出版部門把關後的簡體中譯本,得到官方的放行。傅高義本人則表示"90%的內容能夠得以出版,好過不能出版"。據稱,《鄧小平時代》在美國出版後賣出3萬本,在中國市場目前已經賣出65萬本。

《蘋果日報》報導還披露,紐約大學中國現代史家柯瑞佳(Rebecca Karl)曾與湖南人民出版社簽定出版《毛澤東與20世紀的中國》意向,出版社不斷要求刪改內容,最後甚至取消了與她的合作。

WASHINGTON, : File photo dated 31 January, 1979 shows from right: Chinese modernizer Deng Xiaoping, US First Lady Rosalyn Carter, US President Jimmy Carter and Deng's wife, smiling fo rthe media at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D.C. during the Chinese leader's visit to the US. Jimmy Carter was awarded the Nobel Peace Prize 11 October, 2002. A commitment to human rights and the alleviation of human suffering was not only a guiding principle of his single, four-year term as 39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cornerstone of The Carter Center he founded 20 years ago to pursue his vision of world diplomacy. AFP PHOTO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AFP/AFP/Getty Images)
《鄧小平時代》一書中刪減了很多原著中的內容圖片來源: AFP/AFP/Getty Images

"有些作品即使刪掉1%也會失去原有意義"

香港新世紀出版社負責人鮑朴向德國之聲表示,作為出版商的他深知中國大陸市場對海外作家的吸引力。有很多海外作家與他探討過中文譯本出版的問題,其中包括進軍大陸市場如何面對中共當局審查。他認為進軍大陸市場,作家都會做出一定的妥協,他給予這些作家的建議是設定"妥協的度",而這個度即是不違背作品原意和價值觀。

鮑朴也表示大多數海外作家在內陸出版不改變其作品原義的情況下,對於刪減內容或不太忠實於原著的細節,都選擇了接受。這也許就是他們必須為此付出的代價。

但對於傅高義所言"90%能夠出版總比不出版好",鮑朴認為,很多作品即使是刪減1%,也將作品靈魂和原則性的部分抽離,這也會傷害作家的聲譽:"因書而異,有的書90%保留就可以了。如果有些內容哪怕去掉1%,它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大陸讀者認為這些留下來的就是作者的觀點,很顯然這是不全面的觀點,但作為讀者是不知道的,他們也不免受到影響。如果我是大陸讀者,我會在閱讀這些書時想想畫外之音是什麼,是否有什麼沒有見諸文字。"

Ueberschrift: das neue buch von beijings ex-oberbuergermeister Chen Xitong Fotograf: Bao Pu, Hong Kong, 28.05.28 Copyright: Bao Pu uebertraegt das Verwendungsrecht dieser Bilder auf DW im Zusammenhang mit der Berichterstattung ueber das Buch.
很多中國作家在香港出版書籍圖片來源: Bao Pu

"有人願意湧進中國出版圍城,有人逃出"

就在外國作家搶灘中國大陸市場之時,有一大批中國內陸作家卻因嚴苛的審查,不得不選擇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出版。近年包括"民族問題"學者、作家王力雄、原體制內的學者姚監復、作家野夫、廖亦武等人,紛紛在香港、台灣出版"中國當局禁止"的作品,香港因此還被稱為"禁書天堂。"

鮑朴表示,從習近平新政開始,出版審查收緊,很多在大陸已經簽定出版合同的中國作家,不得不放棄在大陸出版,轉向還擁有"出版自由"的香港:"現在出版氣氛比較緊張,已經簽好合同的書又不出了,書稿就流向香港,好在有香港,香港既然有出版自由的空間,就應該把有價值的中文書出版出來,作家寫作的基本出發點是他感覺真切的現實,和他認可的真理,好的作家一定會珍視這些,他們的作品也就會觸及到官方紅線。"

作者:吳雨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