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特立獨行習近平

2013年2月1日

1月21日楊白冰葬禮,江澤民排名後移,個中緣由,凸顯十八大之後的政局變化。反腐是習近平治黨施以的重錘,「打虎「能否成功,人治傾向最危險。

https://p.dw.com/p/17WVI
特立獨行習近平圖片來源: AP

周一(1月28日)下午,習近平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主題之一是外交問題。新華社電文引發國內外截然不同的評論,外媒強調習近平「強硬宣示主權立場」,依據「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英國金融時報甚至認為「發出了比其前任胡錦濤更刺耳的聲音」。國內諸多一直關注釣魚島形勢的政治評論人士,則看重習近平「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宣示,習近平說「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李偉東微博稱:「緩和全世界對新班子的鷹派預期,在此話語背景下,釣島衝突就基本結束了。」

China Tiananmen Square
習近平: 堅定不移和平發展圖片來源: Reuters

同日,習近平視察北京武警部隊,強調「武警部隊在維穩工作中的重要性」,他一口氣提出「三個絕對」:「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提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高度戒備態勢」,微博有評:「8.19蘇聯烙印太深了!」

十八大到底要做什麼?

主政兩個半月,習近平個人風格和施政風格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但是誰又能對習近平口口聲聲要進行的改革做出一個明確的判斷呢?中國未來的走向到底是什麼?從習近平的講話裡,都可以做出左和右的多種解讀,包括他主持起草的十八大政治報告。

鮑彤做了以下評論:「十八大報告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當代社會矛盾的百科全書,提了很多危機,執政的危機,來自社會的危機,都是矛盾造成的。十八大應該解決矛盾啊,它解決矛盾的方法,就是掩蓋矛盾。掩蓋矛盾的理由從哪裡來?就從『三個自信』來。自信這個道路是正確的;自信這個理論是正確的,自信這個制度是正確的。現在這麼多的社會問題都是從道路、理論、制度來的,從娘胎裡帶出來的,現在要說這個娘胎是好的,只是生出的東西有毛病,娘胎沒有毛病,應該自信。面對這個矛盾局面怎麼辦呢?我想了半天想出一個辦法來,各取所需。

各取所需還了得?還有黨性嗎?還有統一領導嗎?還有現在的道路、理論、制度嗎?好像沒有了。但是我說各取所需永遠不能丟掉,馬克思一天到晚想的不就是各取所需嗎?有人說那是理論,馬克思是理論家。實踐家,我們有毛澤東、鄧小平,鄧小平我認為就是各取所需的大師。他有兩隻手,兩個拳頭都很硬。是兩個拳頭同時起作用嗎?不是的,鄧小平永遠是一個拳頭打人,另一個拳頭放在後邊,動左拳時,右拳也在為左拳助威;動右拳時,左拳也在後邊準備。看到毛澤東把十億人民帶到崩潰的邊緣,鄧小平拿出右拳來,說我是改革開放的,我要挽救危機。同時這個右拳還對著另外的一方面,對著陳雲。陳雲資格比鄧老,陳是30年代進入中央決策機構的,鄧小平是50年代,相差20年。鄧小平就是用右拳對付老人幹政的。等到天下歸心,老百姓說鄧的模式好,思想活躍起來,就要左拳出擊,反自由化了。右拳也不是不用,改革開放一開始也要反經濟犯罪。兩個拳頭輪番出擊,達到兩個目的,一個是黨對全國人民的領導;一個是鄧小平對全黨的領導。如果否定各取所需,那麼不僅理論上否定了馬克思,實踐上也否定了鄧小平。」

Mitglieder Politbüro Peking
十八大政治局常委亮相圖片來源: Reuters

老人幹政,正是鄧小平為中國政壇遺留下的禍根,習近平如何各取所需應對來自各方的干擾,是他不能不面對的嚴重問題。但是來自高層,對習近平還另有一個說法,當前十八大報告製造的政治混沌,正是習近平有意而為之,是他的政治保護色。因為十八大政治局、常委的班子都是老人們安排的,不是他自己的班子,十八大他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自己的班底,而且不是選進來之後就不可改變,而是不合格的,隨時更替。建立班底的同時,要完成他自己的施政方略。有人說習近平有一個15年規劃,十八大隻是他的籌備時期,「七總統」你愛怎麼干,就怎麼干,但是經濟一定要發展,不能出事,社會要穩定,要保證大局。十九大他自己的班底將各就各位,那時才是他實施自己的大政方略的時候。二十大,將完成他的大政方略。那時他人雖然退下來,但是習時代將實現。

或者可以說,十八大仍舊是習近平完成全面接班的時期,從哪裡入手呢?這一點習近平絲毫不含糊,而且第一步已經實現。

十八大軍委「我作主」

2012年,黨內複雜事件,一檔接一檔,給了老人幹政空前絕後的機會,十八大常委基本上是江澤民安排的,政治局胡錦濤團派居多。朱鎔基在國務院金融系「分豬肉」,李鵬力保兒子升省長,其餘大佬向人大、政協都塞「代理人」。

直到十八大結束,老人幫對一中全會還都有各自的要求。江澤民提出把徐才厚留在軍委,以老帶新。胡錦濤對胡春華、張春賢等團派大員,也有特殊要求。據悉,習近平會前協商時,對江胡的要求都滿口答應,但是一中全會選舉出的軍委名單滿不是那麼回事。習近平的原則是,十八大你們做了主,一中全會我得做主,體就體現在軍委成員我說了算。另外對胡春華、張春賢等人的安排也都沒有到位。

一中全會閉幕當天,江澤民給習近平和政治局寫了親筆信,提出「今後,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禮賓順序中,我和其他老同志排在一起為好。請予同意。」

習近平率領新班子集體亮相之後的第二天,胡錦濤就和習近平一起出席了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胡錦濤稱「習近平是合格的總書記。」實際是胡向習當面交班。習近平在講話裡強調;「槍桿子要在忠於黨的可靠人手中。」

江澤民排名後移內有乾坤

Merkel empfängt Xi Jinping
習近平09年訪德期間向梅克爾贈書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十八大之後,江澤民題字,出詩集,寫序的活動不斷,12月21日晚攜夫人,亮相國家大劇院,觀看政治密友李嵐清成立的「三高樂團」(高級幹部,高級知識分子、高級軍官)的新年音樂會。次日,音樂會正式演出之後,李嵐清宣佈樂團解散。江澤民每次公開亮相,都曾被輿論看作是在顯示干政實力。

12月30日,新華社發表15大常委們的退休生活組照,江澤民居首,大有「送君送到大路旁」的依依不捨。

 1月8日,海外明鏡集團《調查》特刊發表獨家消息,披露2012年11月15日,十八大一中全會閉幕當天,江澤民給習近平和政治局寫了親筆信的全文。

直到1月21日,領導人排名最嚴格的CCTV《新聞聯播》,報導當日楊白冰的追悼會,將胡溫10年一向以「第三代領導核心」排居老二,十八大一中全會之後,暫時排在胡錦濤、習近平之後的江澤民排名退後,排在現常委和十七大還有職務在身的4名常委之後。這預示兩會換屆之後,胡錦濤排名也將順移至江澤民之後,吳、溫、賈也將進入老同志之列。

1月22日,新華社發表「江澤民請求在禮賓排名中與老同志排在一起」的電訊,稱讚「這體現了一名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寬廣胸懷。」值得關注的是,新華社在相關新聞裡,還發表了江澤民簡歷,這是國家領導人職務變動才有的常規報導方式,江澤民只不過是早已退休的老同志,並無尋常職務變動可言,是否預示江澤民從他一直盤踞的「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最高政治職務」上也退下來,將是未來政治格局的重大看點。

加強中央集權,成立中央反腐領導小組

1月22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也是影響廣泛的一篇講話,其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被官媒評價為「源頭治理」。又引出鮑彤的評論:「搞錯了吧?查查憲法是怎麼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能把人民的權力關進籠子裡嗎?應該是把人民的權力從籠子裡放出來,把官員的"假權力"(非法權力)關籠子裡!」

「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立竿見影的是重慶根據「不雅影片」,在雷政富之後一舉又免掉十個廳局長;舉報人朱瑞峰稱還掌握數名廳局級官員同樣被拍的「不雅影片」;重慶警察,到北京找朱瑞峰調查,要他交出影片。立即掀起媒體和網路的狂潮,成為中外關注的又一事件。新京報連連發社論,把「不雅影片案件」與薄王案相聯繫。春節前的反腐場景,是個醜劇、鬧劇、喜劇、正劇同時上演的舞台。

習近平反腐的最重大舉措是成立了中央反腐領導小組,自任組長,王岐山任副組長,規格在中紀委之上。這是排斥權力制衡改革的威權主義反腐的典型舉措,能否根治腐敗,要打大問號。

李源潮親屬被調查

「打老虎」的舉措很可能影響到兩會的人事安排,據悉被調查涉及到的官員職務最高的是政治局委員李源潮,他的小舅子2011年在澳門賭博,輸掉兩千萬,人被澳門賭場扣住,是廣東軍區動用軍款才把人贖回來,為了堵上這筆軍款的窟窿,耗時整整一年。目前李的小舅子正被中紀委審查,李的妻子,也被中紀委調查,叫去問話23小時。知情人透露,即使這筆2千萬查清楚了,就怕前邊還有其他賭帳。

China Kommunistische Partei Kandidat zum Politbüro Li Yuanchao
李源潮圖片來源: Reuters

因為談民主不被意識形態主管看好,十年只能呆在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位子上的俞可平,今年被共識網評選為2012首屆共識人物,他的年度言論是:「我們現在誰都不想突變,突變是一個民族的災難,但唯有在改革上有突破才能避免突變。如果在有些問題上不突破,代價將不可估計。」

這種溫和的話,不知習近平能否聽得進去?

Gao Yu
作者: 高瑜圖片來源: Gao Yu

另一位共識人物,「帝師」孫立平年度言論要激越許多:「趁著老百姓還殘存著一點對我們政府的信任和感情,趁你道歉有的人還會淚水漣漣,盡早切割歷史問題另開張。」

作者:高瑜

責編:達揚

作者簡介: 高瑜,中國獨立記者,專欄作家。原在中新社工作,後擔任《經濟學周報》副總編。因參加八九民主運動,兩次繫獄。作品廣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