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林視點:無透明性
2019年1月2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倘德國和中國發生衝突,會怎麼樣?哪位德國人會是第一個?眼下,在北京的德國人已想到這一問題。此前,中方逮捕兩名加拿大人,明顯是要對加拿大政府施壓;而加拿大當局又是在美國的壓力下逮捕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
孟後被允許保釋,離開監獄,回家過軟禁生活;前外交官、一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北韓事務顧問斯帕弗(Michael Spavor)則已在中國繫獄數周。直到今天,公眾都無法確知,這兩人到底受到何種指控。北京官方稱,他們涉入了"危害國家安全"活動。
法製作為政治工具
一月中旬,又有另一名加拿大人攤上事情:中國一法院判處謝倫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死刑,罪名是毒品走私。謝倫伯格並非因毒品犯罪而在中國被判極刑的首位外國人,但圍繞他的司法程序所發生的種種事情卻殊不正常:2014年底,現年36歲的謝倫伯格因攜帶222公斤毒品甲基苯丙胺被捕。經長達兩年半的法庭程序,他被判處15年監禁。去年12月,孟晚舟被捕後不久,謝倫倫伯格案突然重審,只經一次庭審,便改判死刑,-而且是在謝倫伯格律師所指出的並無新證據的情況下。由此,即使是對相關話題沒有研究的人來說也清楚了:直到今天,中國的法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種政治工具。
毫無疑問:是美國先挑起衝突。逮捕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46歲女兒不只是在歐巴馬陣營法學家們那裡、而且在國際上也有爭議。一個國家可以制定缺乏國際共識、但涉及他國主權的法律?然後,這個國家可以經由國際通緝令要求他國逮捕不遵守這一法律的外國人?說得刻薄些,這種做法好比是,華盛頓禁止在iPhone上聽 ABBA樂隊的歌,為此,iPhone購買人必須同意這一規定,而美司法當局則有權下令逮捕身在海外的不遵從這一禁令的人。
由於加拿大自願充當了這一司法實踐的實施者,對中國人來說,該國一夜間失去了西方最安全港的聲譽。過去20年,很多中國人受惠於加拿大友好的資本法和相對開放的房地產市場。今天,在大城市裡,說普通話或廣東話的服務人員比比皆是。銀行、建築企業,甚至醫院,都注意到了來自遠東的顧主們。中國人已成為一個重要經濟因素。如今,中國移民的第二代在溫哥華毫無顧忌炫富,甚至自己辦有一個取名為《公主我最大》(Ultra Rich Asian Girls)的真人秀節目。現在,加拿大毀掉了這一鮮亮圖像。
加拿大商品在中國仍得寵
話說回來,在加拿大發生的事情同北京的所作所為還是有很大區別。對華為老闆閨女的做法盡可以叫人憤怒,然而,它發生在一個法治透明的環境底下。而對中國的司法程序,則就不能這麼說了。外交部那位女發言人再頻繁要求"尊重法律和中國的司法主權",也於事無補。很多事情人們都可以討論,比如,有關文化特性;比如,該給予中國更多時間去發展。但是,沒有透明性,法治便不可能,-即使在中國也不行。這一點,現在就更明顯了。
在北京,或在中國其它城市,很多人並不認為這一點有多重要。至少,華為老闆女兒被捕事件沒重要到促使他們不再會購買加拿大產品。恰恰相反:加拿大Goose夾克是今年冬季最受吹捧的服裝。去年12月底,加拿大Goose得以不受任何阻礙開張其北京旗艦店。開業3天後,仍有顧客不畏嚴寒,排隊一小時以上,以便入得店中。而此種情形並非北京獨有。即使是在香港,全年溫度落至10度以下的並無幾天,人們也在位於IFC購物中心的Goose店外排起長陣。在中國社群網站或官方媒體上的抵制呼籲落空如斯。
在加拿大,也沒聽說有人抵制中國貨。美國和中國不能隨意以個別人為代價展開權斗這一要求,似乎並未引起大眾的興趣。這是那個新興的世界強國和那個式微的世界一強之間權斗故事中最令人驚訝的一章。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