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湄公河水量減少--中國該為此負責嗎?

2010年3月26日

中國高層外交官近日否認了泰國環境小組的指控,即中國雲南省內湄公河上游的水壩工程導致該河水位達到50年來的最低。但中國外交官及科學家稱,湄公河水位降低是東南亞、印度及中國出現乾旱的直接結果。

https://p.dw.com/p/McYW
流經越南段的湄公河

4300公里長的湄公河是亞洲最長的河流之一。她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越南,最後匯入南海。而現在湄公河的水位已達到50年來得最低值。然而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近日告知泰國總理阿披實,雲南省正在修建的水壩工程並非導致水位下降的原因。中國已完成小灣水電站的建設工作。按照計劃,雲南省內還將建設8個水電站。

湄公河委員會也支持中方的觀點,認為水量減少的原因在於乾旱而非水壩。委員會總裁赫雷米‧伯德(Jeremy Bird)說:"根據目前的水量紀錄,沒有證據表明上游的這些水壩工程導致了河流水量減少。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水壩很可能在今年一月就會出現缺水的問題。"

他補充說,目前雲南也同泰國北部及寮國一樣,面臨著乾旱問題。水位下降還給中國南部至泰國的重要航運來帶了消極影響。

然而泰國環境小組仍堅信,中國的水壩工程對河流水位有影響。德特斯(Pianporn Deetes)是一個名為"拯救湄公聯盟"的環境小組的成員,他表示:"我們發現不僅僅是干旱的問題。當然在過去幾個月該地區的降水的確減少了。但是據我們觀察,湄公河的水位出現了不正常的波動。除了水壩之外我們找不出其他原因。所以說,這不僅是自然乾旱,還是受上游大型水壩工程的影響。

人們擔心,對湄公河水資源的巨大需求會進一步導致局勢緊張。有上百萬居民依靠湄公河生活。

氣象學家史密斯‧探馬賽羅乍(Smith Dharmasaroja)是國家災害預警中心的總負責人。他認為,從長期來看,全球氣候變暖也對河流水位有影響。他相信,在將來幾年關於河流的爭端還會繼續:"他們當然會為此爭奪不休。每個國家都會為水資源爭奪。你知道,當人們需要水的時候甚至會因此打起來。也許將來在這個地區會爆發一場'水資源大戰'。在寮國、泰國、緬甸、柬埔寨之間也許真會發生這種事,我們拭目以待吧。"

《曼谷郵報》英文版近日在一篇社論中說,中國的水壩工程完全沒有顧及湄公河的生態系統,並因此影響了寮國、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的居民。

作者:Ron Corben/凡一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