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穩定只是表象
2022年10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在習近平領導之下,中國正在開歷史倒車。權力高層中,習的做法並非沒有爭議,但過去幾年來,習以反腐的手段已經將大部分政治異己打入冷宮,身邊只剩下對他唯命是從的親信。這篇題為《穩定只是假象》的評論寫道:
"習繼續把持最高領導權也可以被解讀為政治連貫的訊號。西方世界很清楚,這種政治連貫也意味著:激進的民族主義以及取代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決心。除此之外,最高領導人連任還會營造出穩定的假象。事實上,穩定假象的背後民怨早已沸騰。習近平嚴苛的清零政策使很多人生計失去保障,百萬人口大中城市頻繁的被實施封控,民眾對此已經忍無可忍。日趨嚴重化的房地產危機令許多中國人擔心他們的資產會打水漂。而迄今為止以國家對基礎設施行業進行投資的發展模式也難以繼續奏效。
來自民間的任何怨言都會遭到國家機器的打壓。但如果習近平不能兌現中共的核心承諾-發展經濟,那麼他本人就會陷入被動局面。而內部矛盾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北京對外實施侵略的風險就會增高。這一點,台灣想必會有最直接的感受。現年69歲的習近平一再強調收復台灣的決心,必要情況下,也不排除動用武力。總而言之,來自北京的威脅恐嚇會進一步增多,而且矛頭也不會僅限於台灣。"
評論指出,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對北京耀武揚威的做法感到不滿,但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在是否對華採取強硬立場的問題上,卻又顯得優柔寡斷。
"中國同西方國家的關係正在日益冷卻,這也使得雙方建立起的合作模式越來越受到質疑。例如,德國情報部門就已發出警告稱,學術界在同中國合作時,顯得過於輕信和幼稚。毫無疑問,科研機構應當提升安全意識,而經濟層面上也應減少單方依賴。但西方社會也不應變得病態般的猜忌多疑,因為這恰恰是西方世界同專制國家的區別所在。"
《法蘭克福匯報》就中資企業參股漢堡港問題發表評論稱,將德國敏感基礎設施交給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本來就是一件應當慎之又慎的事情。而中共二十大之後,讓中國參股德國敏感設施的問題顯然已經變得更為敏感。這篇題為《對抗西方的路線將得到延續》的評論寫道:
"過去幾天發生的一切都顯示出,習近平今後採取溫和路線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相反,他認為中共的統治已經受到了美國阻遏政策的威脅,他要奮起反擊。而中美對抗中,台灣將扮演重要的角色。一般認為,習近平會在政治及軍事層面加大對台灣的壓力。
完成兩屆任期之後,習近平認為自己在有生之年就已成了歷史性人物。因此人們有理由認為,經濟制裁恐怕並不足以讓習近平改變決策。同樣,人們也不應指望習近平會去勸阻俄羅斯總統普丁。要知道普丁正是在撒馬爾干會晤習近平數天之後,發出核武威脅和吞併烏克蘭部分領土的。普丁口中所謂中方的'問題和顧慮',顯然並沒有嚴重到足以讓俄羅斯放棄激化局勢的意圖。十一月初,德國總理肖爾茨將出訪北京,屆時肖爾茨看到的中國將同梅克爾總理最後一次出訪時的中國大不一樣。這將是一次'今非昔比'的訪華行程,這一點,在德國代表團依據中國清零政策被迫進入'閉環泡泡'時,就會有切身的體會。"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