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依賴中國 依賴台灣 德企還有救嗎?

2021年10月15日

《法蘭克福匯報》擔憂地指出,疫情期間,德國經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進一步增強了,而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也絕非易事。《商報》則擔心,一旦台海發生戰事,高度依賴台灣晶片產業的歐洲企業將會受到重創。

https://p.dw.com/p/41kAB
大眾等德國企業既依賴中國市場,也依賴中國供應商,還依賴設在中國的生產基地
大眾等德國企業既依賴中國市場,也依賴中國供應商,還依賴設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Zhu Yinwei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擔驚受怕的第三方"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在中美爭鬥的大背景下,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度不降反升,這已經引起了德國企業自己的不安情緒。

"疫情期間,中國成為了世界經濟的火車頭。2020年上半年,德國的工廠一度停工,隨後的經濟預測也一天天暗淡,而重新拉動經濟的正是充滿消費慾望的中國人。出口導向型的德國經濟由於來自中國的需求而相對平穩地度過了新冠危機。"

"但是,快速復甦也有其代價。在某些行業,對中國市場依賴度進一步增加了,尤其是在汽車產業。根據安永咨詢的調研,今年上半年,大眾、賓士、寶馬這三家德國車企的新車銷量的近40%都是在中國市場,且這一比例還在繼續上升。"

文章接著指出,在如此高的依賴度下,一旦發生供應鏈擾動,或者恆大崩盤導致中國消費者手中沒有餘錢去買車,德國車企的財務報表立刻就會受到重大衝擊。

"至少從川普总統激化美中矛盾起,德國企業如何擺脫日益嚴重的中國依賴症就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我們必須如實承認: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可能既擺脫對華依賴、又不嚴重損害德國本國的經濟繁榮。損失了十幾億消費者的需求,無法通過增加對其他國家的出口來完全補償。況且,巴斯夫、西門子等德國企業在中國進行了巨額長期投資。而每年兩千多億歐元的德中貿易額中,超過一半是德國從中國的進口貨物----西方國家到底有多少製造業外流到了亞洲,這個問題在疫情期間的醫療物資供應商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假如沒有中國製造的上游產品,許多行業的德國本土生產線也將受到很大衝擊。"

文章末尾指出,美國正計劃在國內大舉投資,並且排擠中國企業,這多少給歐洲企業帶來了一些機會。對於大部分歐洲企業而言,暫時還沒必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只要歐洲企業依然能決定全球市場的標準,歐洲就能在美中之間當中立的第三方,和兩邊做生意。但同時也要明白:這將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狀態。"

Taiwan High Tech | TSMC im Hsinchu Science-Based Park
位於新竹的一座台積電工廠圖片來源: David Chang/dpa/picture alliance

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台灣風險"為題,擔憂地指出,和全球其他國家一樣,歐洲企業也非常依賴台灣生產的最先進工藝晶片,而這種依賴在台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極其危險。

"只要發生一次時間稍微長一點的停電,高度敏感的晶片產業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不久前,德國東部德勒斯登发生了一次20分鐘的停電事故,事後,當地的英飛凌工廠就不得不人工檢驗每一塊晶圓。假如在新竹的台積電工廠附近爆炸了一枚炸彈,那麼整條產業鏈也同樣會被炸飛,甚至會波及到德國的汽車廠商。製造一枚晶片需要花費幾個月時間,涉及幾百道工序。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停頓,都可能導致整條生產線倒退幾星期甚至幾個月時間。而且,現在全球晶片需求前所未有地高漲,任何一點微小擾動都會導致嚴重的供貨緊張。"

"假如台灣晶片產業停擺,當然也會損害中國的利益。屆時,只需要短短幾天,中國的電子產品廠商就得關門,幾百萬工人就會失業。最近幾個月,相關企業的晶片庫存都非常少,而全球其他國家並沒有哪些企業能替代台灣晶片產業的地位。"

"問題是:自信滿滿的民族主義者可曾因為這種問題而感到困擾?英國人前些年公投退出歐盟,也是違背經濟理性的。統一台灣是中共力推的歷史性項目,習近平恐怕會為此不惜犧牲經濟,就像俄羅斯總統普丁吞併克裡米亞半島時那樣。"

作者接著指出,歐盟必須力推晶片產業本土化,以降低因產業鏈過長而造成的脆弱性。"時間已經非常緊迫。因為有一點非常明確:假如有一天台海真的爆發了衝突,當前的晶片供應緊張就得小巫見大巫。為應對這一情況必須早做準備,容不得半點拖延。"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晶片供應吃緊 半導體產業方興未艾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