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不患寡而患不均

文山 摘編
2018年10月1日

全球化進程應當從中美貿易戰中吸取怎樣的教訓?中國的人均財富顯著高於其他亞洲發展中國家,這又是什麼原因?周一的德語報刊評論版,關心了這些問題。

https://p.dw.com/p/35oiY
Symbolbild zur drohenden Zuspitzung des Handelskrieg s zwischen den Vereinigten Staaten von Amerika
圖片來源: imago/R. Pe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以"貿易戰中的'中美國'"為題,刊發由德國經濟學家舒拉蕊克撰寫的客席評論指出,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說明充滿不安情緒的美國正在對自己的成功模式產生懷疑。

這位在2007年首度提出"中美國"(Chimerica)概念的學者指出,中國出口致富、美國舉債消費的相互依賴模式遇到了重大瓶頸,現在,正"鬧離婚"的中美兩國,不知道誰會是贏家、誰會是輸家。

"從長期來看,最重要的是美國的對華政策現在開始發生變化。在過去20年裡,華盛頓一直寄希望於中國的市場開放與民主化進程能夠同時進行。按照美國的構想,中國的經濟崛起將會在中期內促進民主化,從而避免地緣政治競爭。自從克林頓以來,這是美國對華政策的最主要構想。期間,儘管一直有各種警告聲音,質疑是否應該讓唯一值得重視的國際對手如此快速地發展經濟。但是,質疑者此前一直是少數,制訂這種對華政策的美國,充滿了自信。"

Moritz Schularick Wirtschaftsprofessor Uni Bonn
德國經濟學家舒拉蕊克(Moritz Schularick)圖片來源: privat

"而現在,川普的貿易戰政策,說明了美國的不安。美國正在質疑自己的成功模式,感覺自己受到了中國的威脅。不僅僅是經濟層面,在政治領域上,美國當初的如意算盤也沒能打響。北京對經濟發展與政治變革之間關係的看法明顯與華盛頓不同。對於中國政府而言,經濟成就恰恰是政權的保障,能夠抵禦對全球市場開放所帶來的政治風險;經濟上的成功,能夠維護政治秩序的穩定,從而允許中共將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這一策略是成功的。"

"事實上,過去十年間,中國也確實是比美國更大的贏家。許多美國人認為,美國做了一筆'糟糕的交易'。現在,每當川普在推特上叫嚷,認為美國早已輸掉了和中國的競爭,大部分美國公眾都會同意這一觀點。要是沒有這種社會共識,川普大概也沒法當選總統。"

文章隨後花費較大篇幅分析指出,全球化儘管能夠讓一個社會總體上變得更富裕,但是也會拉大社會內部的貧富差距。作者認為,如果全球化的輸家越來越多,贏家越來越少,那麼不論財富總量是否增加,貿易保護主義思潮都會抬頭。"和許多經濟學家的直覺不同,全球化並不總是一個穩定的進程。經濟增長成果的不平等分配,總是會對政治根基的穩定構成挑戰。如何從政治經濟層面上讓全球化可持續地進行?這是當今世界經濟的最主要挑戰,也是陷於貿易戰的'中美國'所帶來的最大教訓。"

《法蘭克福匯報》的財經版評論則以"亞洲的長處"為題,注意到在那些經濟增長迅速的國家,債務飈升的勢頭同樣十分迅猛。這一特點在亞洲國家身上體現得尤為顯著。

"但是,如果關注一下亞洲國家內部的財富分配,就會有一些十分耐人尋味的發現。許多新興國家的民眾仍然十分貧困,但是卻也產生了一個巨富階層,他們通常都是經營企業獲得了巨大財富。"

"從長期來看,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其經濟成就取決於是否能產生一個中產階級。在許多亞洲國家,中產階級已經開始生成。他們是社會與經濟保持穩定的主要力量。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產階級,這也是中國人均財富明顯高於印度、印尼的重要原因。"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