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思想改變中國經濟

2007年2月19日

「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辭世10周年之際,中國決策高層考慮調整經濟結構和經濟模式,以「和諧社會」的主張實現鄧小平當年提出「共同富裕」的理想。

https://p.dw.com/p/9sti
和諧社會,共同富裕圖片來源: AP

武漢大學德語系和經濟系退休教師丁安心(音譯)的書櫃裡擺放著不少德國經濟學家著作的中文譯本。這其中包括他自己翻譯的德國著名經濟學家路德維希.艾哈德的著作《均富論》和《通往社會市場經濟的道路》。「之前的中文譯本是從英文版本翻譯過來的,裡面錯誤很多。」 丁安心說。

90年代,當艾哈德的經濟理論最初傳到中國的時候,那時候的中國經濟還是在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的理論指導下。當時北京方面不惜代價地追求經濟增長,並以此將中國經濟迅速彈上世界經濟第三強。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在當時只是吸引了一些經濟學研究者,沒有引起政治局的興趣。這種情形現在正在發生改變。

鄧小平理論的設想是在中國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中國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要把中國經濟從以破壞環境、掠奪性開采資源以及造成嚴重兩極分化為代價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帶入「和諧社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強調,人代會的工作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以及改變經濟增長模式。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要放緩經濟增長速度,而是把維護社會均衡、平等,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提上工作日程。胡溫將在今年秋天召開的黨代會上提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執導思想。他們的目標是,實現內部環境發展的穩定性。此後中國可以崛起成為全球化條件下的大國。

「社會市場經濟之父」路德維希.艾哈德提出的「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德國技術合作公司駐北京公司工作的法律顧問尤利烏斯表示,目前中國有關實現社會市場經濟的討論越來越多。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參與商討草擬中國福利社保方面的法律。德國聯邦社會法庭法官哈姆布希10多年來一直擔任中國法律界的咨詢顧問。

在中國已歷經8年討論的物權法今年春天有望在人大會上最終討論通過。該法草案就是借鑑歐洲相關法律擬定的。

改革開放將1億5千萬中國人推進中產階級,這當中大部分人是私人經濟主、個體經濟主和管理階層人士。顯而易見,中國的決策者對自由社會市場經濟的興趣遠遠小於權威社會市場經濟。去年11月,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12集紀錄片《大國的崛起》像一顆重磅炸彈在中國社會引起廣泛討論。該片分別介紹15世紀後陸續興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的崛起過程。外界評價稱,中國總結歷史上「大國崛起」的經驗以實現自身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