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準備應對氣候轉變
2012年5月26日下面這幅場景聽上去如同天方夜譚:因颶風警報,曼哈頓必須疏散,包括華爾街在內,致使紐約證劵交易所陷入癱瘓,國際金融界大受衝擊。
然而這幅場景,2011年8月底卻險些化為現實。當時,特大颶風"艾琳"逼近國際金融中心紐約,紐約已準備了預案:一旦颶風到來,地鐵將停運,電網將斷電,曼哈頓的居民將被疏散。好在最後一刻,險情化解,紐約市長得以解除警報。
極端氣候現象將會增多
紐約算是躲過了一場災難,不過這樣的或其他的如洪泛、乾旱、酷熱等天災,將來會頻頻光臨世界上的大部分城市,這也是所謂SPEX報告(《管理極端事件和災害風險推進氣候變化適應特別報告》)得出的結論之一。不久前,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公佈了該報告,並在波昂的ICLEI(國際地方環境行動理事會)大會上做了介紹。因此,氣候專家提請各國政府做好準備,應對未來因氣候變化而導致的自然災害。
據IPCC專家預測,假若人們現在不行動起來,而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化石能源,那麼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不止上升2度,而是4到6度。屆時,不光是颶風和颱風更為頻繁劇烈,而且由於極地冰蓋和格陵蘭島上冰川融化,海平面也將上升。ICLEI主席凱特曼(David Cadmann)表示,鑑於地球上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依水之地,因此海平面上升將會直接威脅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地區。
海平面上升的後果
到2100年海平面究竟將會上升多少,目前人們意見很不統一。但看來毫無爭議的是,上升幅度將比人們迄今估計的1米要高,很可能是2米以至更多,意味著全球很多城市將被大面積淹沒。IPCC的主管專家之一、波昂聯合國大學的比爾克曼(Joern Birkmann)問道:"屆時,我們往哪裡疏散成千上百萬的人呢?因為這樣的水位上升可不是一天兩天就會退落的!"
在比爾克曼看來,城市今天不光必須採取措施保護氣候,而且也必須在防災方面進行投入,譬如說修建防洪水壩,但同時也要注意防乾旱、防酷熱等極端氣候現象,因為這些現象將來也會頻繁加劇。比爾克曼說,以倫敦為例,過去倫敦主要得防洪,今天人們則更多地認為倫敦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干旱。
因氣候轉變導致的防災工作缺乏資金
然而,防災工程耗資巨大,許多城市今天就已負債纍纍,地方財政普遍緊張。雖然世界上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但城市的收入來源卻很有限。凱特曼表示:"事實上,一美元的稅收收入,城市只能分到八個美分。"因此他要求提高地方分享的國稅比例。
波昂市長尼姆佈施(Jürgen Nimptsch)也認為城市財政緊張是一個問題。他表示,雖然波昂市從其所屬州政府得到了防洪經費,但從長遠角度而言,必須在國際層面上提供其他籌資機制。他說:"德國通過徵收團結稅的做法,為德國統一進程融得資金。我們可以想像,在國際層面上為氣候變化引進類似的做法。不過目前時機遠未成熟。"
氣候談判進展太慢
就在ICLEI開會討論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的實用方案時,聯合國有關代表團也在波昂同期舉行會議,籌備年底在卡達举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但這樣的峰會見效慢,2009年的哥本哈根峰會即予顯示。波昂市長尼姆佈施認為,假如各國政府不能取得一致,那麼各地城市就必須自己想辦法,就地採取應對措施。
就是曾在加拿大溫哥華市政府擔任要職的ICLEI主席凱特曼也認為,城市等不起了。他表示,2020年人們就會明顯感到氣候變化初顯的後果了。"屆時,我們就控制疏導不了事態,而是任由大自然控制了,而大自然將會以自己的方式教訓我們的。"
作者:Helle Jeppesen 編譯:施彥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