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如何面對升任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

2010年4月26日

無論西方還是中國,公眾對於中國在世界銀行中的投票權比重明顯增加,都十分關注。幾乎沒有一家主流媒體放過這個主題。但仔細讀來,各方見仁見智,強調中國影響力增加的不少,但另類的疑慮也紛至沓來,這其中也包括來自中國國內不同的聲音。

https://p.dw.com/p/N6pn
圖片來源: AP

世界銀行決定提高中國在該行投票權,使北京成為第三大股東之後,中國官方媒體一片歡呼叫好之聲。而中國民間網路上,也出現了類似"中國對外的份量增加了,但對內的不平等應該怎麼辦"的疑慮。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影響力增加了,北京會如何對待這一份影響力呢?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國際處處長彼得-沃爾夫(Peter Wolf)提出分析認為:"對北京而言,主要的效應在於影響世界銀行對發展中國家的政策走向。這是一柄雙刃劍。但北京也知道一旦進入了這個角色,完全逃避自己的責任也是不行的。比方說不久將開始就各國向救助窮國基金繳費的談判,就是如此。這個基金上次繳費協議明年即將到期。但這個基金的一個很大收益者正好是印度。"

對內低調,防止變成冤大頭

中國成為第三大股東之後,自然要按比例提高自己對從屬於世界銀行的許多繳費項目的權重。針對這一點,在中國國內官方媒體一片叫好之聲中,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中國網路媒體提出了一定的質疑。他認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提高,可喜可賀,但目前歐美等發達國際遭受了金融危機的衝擊,提出中國需要承擔大國責任,中國在獲得相應權利的同時,也會承擔更多的義務。這位來自上海的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的經濟規模很大,但是人均的富裕程度卻遠不如發達國家,因此,在考慮權衡自己對世界銀行的態度時,必須首先從本國利益出發。

彼得-沃爾夫先生對此的看法是:中國並不希望在自家國內營造過大的正面效果。"這樣會給人以現在為對付危機要出錢了,中國就自然成了冤大頭了的印象。這樣的印象在中國國內並不那麼受歡迎。同時對外,中國也不希望因此過於被認為靠近工業化國家。現在已經有一些發展中窮國對新興經濟體有看法,認為這些新興經濟體很有可能未來會與工業化國家沆瀣一氣,無視發展中國家利益,做出相關的決議。"

要發展,不要干涉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中國官方談判代表,包括中國財長謝旭人在內,在發表政見的時候,始終強調了發展中國家整體在世界銀行中的投票權重增加,盡可能突出中國此次在世行中地位提高,將會有助於所謂南南合作。但問題在於:影響力增加了的中國在世行中,到底會在哪些方面,和形象並不那麼好的工業國家形成對照,乃至對抗呢?彼得-沃爾夫認為:"中國始終強調所謂不干涉內政原則,以此和西方相區別。特別是在世界銀行框架內,原有G7工業國家始終堅持:要發展援助,就不能沒有條件,不能不講究人權,社會權利和環境保護,政府善治等等原則。而中國也許在人權問題上,還能勉強同意;但一旦涉及到反腐敗的所謂政府良政問題,就會和西方工業國家背道而馳。"

作者:一通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