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劉姥姥進城 趕上全球化-為當代中國畫像

編譯:瀟陽2005年6月17日

中國在全球化了的世界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如何解讀今日的中國,看法卻是南轅北轍,山裡山外各不相同。假如真的有關於中國的真理,那麼真理也許就在兩個極端之間。德國「時代」周報發表長文「世界正在中國化?」,描繪了一幅有別於德語媒體主流色彩的中國圖畫。

https://p.dw.com/p/6nHE
啊中國!站在德國怎麼看你才真圖片來源: WDR/Bettina Fürst-Fastré/dpa

關於中國的國情畫像,中國官方所謂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發展中的農業大國窮國」以及「正在摸石頭過河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說法當然有很多可疑之處,但西方媒體勾繪的中國形象有時像盲人摸象和過於簡單化。人權、死刑、一黨制、新聞檢查、壓制宗教自由、六四、西藏、台灣、廉價勞動力、盜版、環境污染、能源危機、貧富分化、貪污腐敗、下崗與民工等等,是批評中國的常見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不但讓有些中國人感到被「妖魔化」,也使得悲觀的「中國問題專家」們輕易得出中國行將崩潰的結論。與「中國崩潰論」相對應的一種過於天真和樂觀態度,即將中國看成是機會無限的世界工廠,是無止境的市場和消費潛力。

德國「時代」周報駐中國記者格奧格.布魯默6月16日發表的「世界正在中國化?」一文的新意在於,它沒有否定那些常見的對中國的批評和觀察,但也沒有輕易得出悲觀的或是樂觀的結論。中國特色究竟是什麼?布魯默沒有給出說法,他採訪的中國人自己也在尋找答案。布魯默嘗試做的是去感受中國的脈搏,而不是開一張診斷書。

一、「聯想」引發聯想:假如中國為德國造「賓士」...

布魯默首先提到了聯想公司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一個不久前在世界上還默默無聞的中國公司吞吃了西方工業巨頭的一部分。對於德國人來說,如果要理解「聯想」事件的意義,就不妨聯想一下如下情形:賓士公司將發動機業務賣給了中國,而自己只從事設計和營銷。

布魯默指出,在龐大的共產黨幹部階層背後,像聯想總裁楊元慶這樣的企業家、工程師、建築師、藝術家、服裝設計師等階層正在悄悄改變中國的面貌,這些改變對於中國的意義,已經不能僅僅用「西方資本家與東方共產主義分子共同營建的原始積累式的資本主義聯盟」來加以概括。布魯默認為,「實際上,中國在很多層面上正在經歷一種革新。如果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那裡起作用的不只是廉價勞動力」。無獨有偶,不久前美國「商業周刊」也發表了一篇認為「中國競爭力不僅來自於價格」的文章,那篇文章說:隨便找來一個批評中國的人,他就會說:「中國搞欺騙。」中國盜版別人的軟體、剽竊人家的設計、利用不公平的匯率向世界傾銷東西、使用廉價的勞動力……罪名不一而足。但事實上,「欺騙」一詞並不能解釋為什麼中國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全球競爭力。

Spielzeugauto produziert in China, Made in China
中國造的汽車現在還很小,將來會很大圖片來源: dpa

布魯默引用了哈佛經濟學家理查德.弗裡曼的一句話:「中國的特別之處在於,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大而貧窮的國家,它既能保持低廉的勞動成本,又能參與全球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競爭。」富國開發高科技,窮國生產勞動密集型大眾消費品,這一不久前還適用的國際分工原則漸漸被中國打破。

布魯默預言說:中國將來肯定要減少進口,投資熱也會降溫,中國企業將會越來越集中精力攻佔世界市場,在傳統的西方企業的強項領域與西方人展開競爭。

二、二十一世紀,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布魯默還提到了中國TCL集團。去年,TCL收購了法國湯普森彩電業務,成為全球最大彩電製造商。德國黑森林地區的威林根-施萬寧根小鎮也感受到了TCL的衝擊波-這裡的原湯普森研發部也轉到TCL旗下,中國人接手後立即開掉了150名高級科研人員中的50名,因為很多研發工作被轉到了成本上更有優勢的中國深圳。自從兼並了湯普森後,TCL在深圳的研發部從原來的400人擴展到600人。

Transrapid in China / Shanghai
最快 最高 最長圖片來源: AP

中國不僅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還有過剩的專業人才資源。中國目前擁有最多的大學生,科研人員數量在世界上排第二位,「大學生過剩」是什麼概念,只要看看各地招聘會上如潮水般的年輕面孔就知道了。西門子監事會主席馮-皮埃爾自豪地說,西門子在中國每創造4個就業崗位,就相應地在德國本土製造了一個就業崗位。問題是,這一比例還能保持多久,因為到2020年,中國的工程師數量將是現在的3倍。

中國曾流行一個宣傳口號,大意是:二十世紀,人才是最寶貴的。一位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說:二十一世紀,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三、大眾賓士和寶馬:玩的是飛鏢

德國人提到中國經濟,自然會自豪地提到大眾、賓士和寶馬在中國的投資。布魯默卻說,短期來看,這幾家大汽車公司在中國都賺了大錢,但是長期來看,他們都是在中國玩飛去來器,甩出去的動作很瀟灑,飛去來器在空中的飛行也賞心悅目,但轉眼之間,飛去來器卻飛回來砸到了自己的頭上。

中國的法律規定,國外的汽車公司必須與中國本土公司合作才能進入中國,其長期的後果就是國外為中國帶去了技術和培育了人才。與德國大眾合作了20年的上汽已經宣佈,從2007年開始生產自己的汽車品牌。

最突出的例子是生產賓士汽車的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目前正在建設的北京賓士車廠是在中國汽車市場還是以75%的增長率在上升的時候往裡打的,但是現在的增長率僅為15%,汽車生產過剩已經成為現實。戴-克公司的原計劃本來是在中國設廠以供應中國市場,但是現在卻宣佈也要將未來中國產的賓士汽車出口世界市場,這意味著企業內部的生產地轉移,德國與中國的兩個賓士車廠展開內部競爭。

四、美國情報部門:中國崛起的四大要素

文革時代的豪言壯語說:中國人民人人吐一口口水,就能把蘇修美帝淹死。文革結束30年後的今天,這句話恐怕要改成:中國人民人人開一輛車,美國汽車會被石油渴死,俄羅斯朋友會被尾氣熏死。

布魯默說,能源和原材料問題最能反映出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秩序帶來的衝擊。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6大國民經濟和世界第3大貿易國,中國對能源的飢渴為世界石油市場帶來了巨大供求緊張關係。2004年,中國的日需石油量以接近600萬桶,取代日本成為了全球第2大石油消耗大國。石油和天然氣已經與中國的外交政治緊密聯繫在一起,例如為了獲得石油,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反對制裁蘇丹,與印度和日本展開石油外交上的爭奪。

去年年底,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向中央情報局和總統提供的報告說,中國的崛起可與上個世紀美國的崛起相提並論,其後果難以估量。這份報告列出了中國崛起的四大要素:高經濟增長率、軍事實力的提升、注重發展高科技和龐大的人口基數。

五、中國大崩潰的兩種可能條件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報告說,只有出現兩種情況,中國的崛起才可能被遏止,即全球化的過程被中斷或中國發生大的動亂。

布魯默指出,由於中國的市場的巨大誘惑力,國際上幾乎不可能出現能奏效的「反中國聯盟」。這意味著,只要全球化在進行,中國不可能被排除在其外。

Mein Garten Ausstellung in Frankfurt
走進現代大觀園圖片來源: AP

至於中國會不會發生大的動亂,布魯默列舉了諸多種可能會導致動亂的誘因,如腐敗現象加劇、社會貧富分化、生態環境崩潰、大量平民失去基本社會保障、大規模失業等等。但是布魯默認為,這些都極有可能發生,但是即便如此,中國社會也不大可能崩潰,而更有可能的是中國人聽天由命,中國的現行體制不會很快就崩潰。他認為,中國人的勤勞、有忍耐力和耐心,與並不是很久以前經歷過的大飢荒和文革這樣的災難相比,任何的現代化危機都不在話下了。

布魯默相信,大部分中國人已經認可了共產黨掌權這一事實,因為共產黨至少知道了應該避免文革那樣的災難。

布魯默列舉了一些數字來說明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的變化:自1980年以來,有4億中國人擺脫了赤貧狀態;今天,生活在國際貧困標準線下(每人沒天可供支出收入不超過1美元)的中國人為8000萬,有2萬美元以上家庭財產的中國人已經有2億6000萬,一個新的中產階層正在迅速成長。

六、劉姥姥進城,趕上了全球化

上世紀80年代高曉聲發表的短篇系列小說-「陳奐生上城」轟動一時,農民進城的命運得到了文學的關懷。就像當時「農民進城」為題材的大部分小說一樣,失落回鄉是進城農民無法逃避的宿命。

布魯默也提到了農民進城的問題,但是他認為農民進城的過程是不可逆轉的。中國有8億農民,即人口的60%是農民,這些人當中每年有上千萬人進入城市。「城市化創造需求」,一位中國的經濟學家說。

布魯默提出,中國現代化的一個新特色是城市化與全球化同步進行,而在歐美,這兩個過程時間上相差了一個世紀。城市化瓦解了中國的傳統大家庭結構,全球化改變了文化上的和價值觀上的變化。在中國的大城市已經能觀察到一種文化聚變,中國的元素和外國的元素被混織到一起,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這一融合過程中依然顯示出它的價值。

「中國已經是一個工業社會,一個在經濟上和文化上能夠挑戰西方的工業社會」,布魯默的開篇引語就如是說。

七、中國特色是什麼?

今天的中國特色是什麼?布魯默通過一位北京的女服裝設計師之口探討了這一問題。這位剛剛為搖滾歌星崔健設計過演出服的馮姓女設計師說:「直到不久以前,我們的所有新服裝設計都是進口的和西方的。今天,我們中國人問自己:我們自己的風格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把來自西方的新東西和我們自己的東西結合起來?今天,什麼才能叫中國化?」

不管中國特色是什麼,它都在從中國走向世界。布魯默引用一位來往於德國和北京之間的中國戲劇女導演的話說:「今天推動我們的是一種活力、一種生命的力量和壓抑不住的希望。」

布魯默說總結道: 在自信與毫無批判精神之間,中國走上了全球化之路,並一點一點地使世界越來越中國化。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