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出口冠軍德國為何無法降低高失業率?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2月11日

德國聯邦統計局星期四正式公佈了德國經濟去年取得的一些經濟成果:德國2004年的產品出口總額達到7309億歐元,增長率為10%。進口額為5742億歐元,增長率為7.4%。從而德國去年的貿易順差達到1567億歐元,超過了順差最高年份的2002年。

https://p.dw.com/p/6EPz
「德國製造」意味著暢銷?

好啦,德國再次成為產品出口世界冠軍,看來一切如常。外國人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喜歡「德國製造」,儘管「德國製造」實際上也大打折扣-40%德國產品的半成品是外國製造的。但這些實際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出口世界冠軍」的稱號有多大的價值。法國報紙寫道:德國出口雖然達到高峰,但就業人數卻跌入低谷。它不無道理地問道:難道這不是一個荒謬的現象嗎?

是的,初看起來這很荒謬,但高經濟成果和低就業率的矛盾還是可以解釋清楚的。車間裡空無一人,一切生產環節都由最改善了的計算機程序控制著,生產出最優質的產品。而越來越多的人卻因此失掉工作和收入,因此也就沒有能力購買這些優質產品。技術的進步雖然使一些老行道消失了,卻創造了同樣多的新工作崗位。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得到這樣的安慰。

但這一規律現在不再有效了。技術的進步和生產的增長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使得生產過程越來越不需要人工。在美國和英國,人們掩飾了這一事實,並想方設法鼓勵人們借貸消費。大多數美國人和英國人都負債纍纍。購買,購買,再購買-必須有足夠的需求量,否則企業不會投資。企業不投資,經濟周期就會遭到破壞。但用借貸刺激消費的方式也不是維持經濟正常循環的辦法,因為人們不可能無止境地依靠借貸消費。

而德國人不願意採取這種過日子的方式,他們更趨向於儲蓄。他們對未來深感憂慮,並知道,國家養老金制度總有一天會完蛋。他們還擔心會失去工作。德國是出口世界冠軍,但卻有500萬失業者。而企業卻利用了人們的這種不安心理。他們要求延長工作時間而不增加薪水。德國作為出口世界冠軍的2004年,企業的收入增加了11%,但企業雇員的薪水卻停滯不前。居民儲蓄率也上升到10.9%。這是20年來的最高記錄。如此,私人消費沒有出現高潮還會有人奇怪嗎?

以前,德國的經濟發展有一個經典模式,即高出口帶動國內經濟,然後企業會進行大量投資,這又能提高企業的利潤,從而增加職工的收入,這樣也就促進了消費。但德國經濟的這一循環早就被打破。只要德國企業相信,可以用延長工時和減少職工的實際收入來取得高利潤的話,他們就不必為沒有市場需求以及糟糕的經營狀況感到驚訝。經典的優惠政策也遭到挫折:沒有企業家會因為低的銀行利息和優惠的稅收政策就建設新廠房,購買新機器。只有他們在確信需求量會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才會做出增加投資的決定。可他們卻用毫無意義的延長工時和減少薪水扼殺了需求的增長。

出口與失業的荒謬實際上不是荒謬。真正荒謬的是,儘管有清楚的症狀,還開出了延長工時,減少薪水這一錯誤藥方。世界冠軍的頭銜會成為過去,而失業問題卻永遠是現實的。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