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內需疲軟,中央精神指揮不轉

2006年12月8日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貧富分化的程度也在急劇加深。中國的社會福利網路還很不健全,不能幫助貧困階層過上尊嚴的生活。這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沒有內需,只靠外貿出口和基建投資,很難保證經濟的持續發展。

https://p.dw.com/p/9V47
基建投資降不了溫圖片來源: PA/dpa

在不能依賴制度幫忙的時候,只能自己勤儉度日,如果發生不測,也好自助自救。出於對未來的恐懼,中國老百姓不敢放手消費,而是千方百計積攢存款,所以,私人消費總也高漲不起來,中國經濟發展中缺少消費這一塊。經濟評估機構士丹利的總經濟師羅遲(Stephen Roach)在北京發表演講時稱,中國的經濟增長過份依賴出口以及對機械設備的不間斷投資。他說,「供求關係上的如此不平衡,長此以往沒有國家能夠承受得住。」

過去,城市居民都有「單位」的福利保障,單位制度取消後,人們對失業、疾病和兒女學費的擔憂急劇增長。雖然,中國每年的經濟是在以將近10%的速度上升,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好處。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統計,中國大約10%的最貧困人口不但收入沒有增加,從2001年至2004年間反而減少了2,4%。脫貧的只是一些人,另一些人則陷入更大的窘境。世界銀行估計,目前大約1億貧困人口中的大約70%在不久的將來會失掉飯碗,或者因為農業歉收、疾病或傷殘而失去現在的收入。

自1997年以來,僅國有企業就有6000萬人下崗,市場經濟改革沒有調動市民的消費熱情,對未來的恐懼成了存款的最大動因:存款比例大約是30%。中國是世界經濟第4 大國,它的消費比例還不到國民收入的40%,其他國家大約是65%。

世界銀行也要求中國加強內需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他們指出,投資和同其他國家的貿易順差必須降低。這是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促動經濟發展意味著社會從單一工業生產向服務型社會發展, 由內需帶動發展,經濟發展也必須更多注重平衡性和環保的因素。」

中央經濟降溫的精神得不到貫徹

雖然中國為經濟發展過熱採取了行政和經濟措施,但貸款數量還在繼續上升,投資的情況也是如此。中國的外貿今年又增長了30%,其餘額進一步加大了外匯儲備。今年11月時,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突破1兆美元,居全球第一。本來,外匯儲備充裕是經濟健康發展的標誌,但中國的外匯一多,引來的盡是外國要採取保護主義措施的激烈反彈。

來自北京的宏觀調控已越來越不奏效,各省本著「天高皇帝遠」的格言,自行其是,他們要發展,要高速發展, 要盈利,要創造就業崗位,要保證社會安定。這樣做帶來的後果是經濟發展過熱、價值創造過多、環境破壞太大。中央的話經常當作了耳邊風,前不久,國家經濟改革與發展委員會說,向煉焦炭設備投資的50%是未經國家批准的,煤炭開采領域投資的42%未經批准,水泥製造35%、發電26%。士丹利總經濟師羅遲認為,中央僅僅傳達精神還遠遠不夠,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必須貫徹這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