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佈不再將大熊貓列入"瀕危名錄"
2016年9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日前(9月4日)公佈一份報告稱,鑑於其數量明顯增加,世界稀有動物-大熊貓不再被視為"瀕危"動物,而是"易危"動物。
報告稱,大熊貓的數量從2004年的1596只增加到了至2014年的1864只。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有關方面在嚴禁獵取及擴大森林保護區所作的努力。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同時警告說,儘管野生保護工作有助於大熊貓繁殖,但氣候變化有可能在未來80年導致大熊貓所需的自然竹林數量減少35%,從而導致大熊貓數量回落。
大熊貓僅分佈於中國西南地區。
不過,動物保護組織仍對長期以來成為中國以及世界自然保護運動象徵的大熊貓數量增加歡欣鼓舞。
作為國寶的大熊貓在中國外交領域享有"獨尊"地位。向外國動物園贈送或租借大熊貓成為北京友好外交行動的一種象徵。
由於偷獵、退林現象嚴重,大熊貓數量曾不斷減少,至1980年代,不足1000只,為歷史最低點。此後,中國政府付出巨大努力,採取各種措施,保護這一"國寶"免遭滅絕命運。
終獲回報
作為最重大措施之一,1980年,中國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首先建立並逐年鞏固位於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大熊貓基地。其它措施包括嚴厲打擊獸皮交易、禁止偷獵以及擴大自然保護區面積。目前,大熊貓基地面積達140萬公頃。
在拯救和保護大熊貓方面,國際組織和中國政府投入了巨額資金。一些批評者對此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其中部分資金本應用來拯救其它瀕危動物。
從1961年起以大熊貓作為本組織標誌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則慶祝大熊貓脫離"瀕危"地位。該組織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成果證明,"只要科技、政治意願與地方努力相結合",積極的投資就能得到回報。
中國主管機構表質疑
不過,主管相關事務的中國國家林業局並不同意現在就將大熊貓從「瀕危物種」名單上除名。在該機構起初未就美聯社的相關詢問立即作答後,據中國澎湃新聞報導,至當地時間9月5日下午,中國國家林業局向彭湃新聞發來一份回應聲明,明確表示,著眼於實際工作情況和保護形勢,作為大熊貓保護管理部門,該機構認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其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
該聲明指出,從目前來看,大熊貓所受的威脅以及瀕危狀況仍不可忽視,若降低其保護等級,保護工作出現怠慢和鬆懈,大熊貓種群和棲息地都將遭到不可逆的損失和破壞,特別是部分局域小種群隨時可能滅絕,因此,繼續強調大熊貓的瀕危性並不是危言聳聽。聲明稱,將繼續「按照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要求,加強大熊貓保護」。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